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为国储材、为地添绿、为民增收

学深悟透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广东肇鼎储备林投资有限公司 2023-04-21 11:53 浏览:0
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这次主题教育确定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就是要推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不断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这为我们学深悟透用活党的创新理论提供了重要遵循。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仍然十分紧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关键要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上下功夫。我们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既要在全面学习掌握党的创新理论、扎实领悟运用党的创新理论上多下气力,也要注重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问题整改、推动发展等贯通起来,以学习领悟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的能动自觉更好肩负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一、点面衔接学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思想波涛卷起巨澜。在人类社会浩瀚发展历史中,先进思想总是与非凡事业彼此映照,科学理论总是同伟大实践紧密牵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鲜明的时代特征、蕴含科学的层次体系、富有创新的精神特质,为推进伟大事业、进行理论创造、增强历史主动提供了根本思想指引。新征程上,学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先就要全面学习掌握贯穿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不断厚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认识的能动作用。
一是在整体把握科学体系的基础上全面掌握主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对各领域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都要放在整个科学体系中来认识和把握,避免碎片化、片面性,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学深学细学通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方法。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鲜明的创新特质,立足新时代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着眼国内发展特征和世界变化形势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使科学社会主义同新时代的中国彼此吸引、紧密融通。从实践出发、以问题为指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方面立足新的实践需要全面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另一方面紧紧抓住关涉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点难点问题,特别是立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任务,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解答改革发展稳定、国家治理现代化等重大时代课题,概括提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等,深化了对经济发展、民主法治、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生态推进等方面的规律性认识。从国家发展着力,向美好生活进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反映“国之大者”、民之所愿,从实现中国梦到推进强国建设,从决战脱贫攻坚到实现共同富裕,把国家建设好、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成为贯穿这一思想的鲜明立场。在继往中开来,从互鉴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意蕴深远,立足新的实际从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中概括提出符合时代、指引实践的新理念新主张,联通中外、串联古今,从赓续绵长的历史文脉中汲取智慧养分。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一整块钢”。在学习中,必须以点带面、点面共促、一体推进,既立足整体、着眼全局把握蕴含其中的理论体系,又把握重点、兼顾主次把主要内容置于科学体系的完整链条中来综合把握,不断增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二是有的放矢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把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征,为我们着眼新情况扎实推进理论创新提供了思想引领。
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新征程上推进理论创新的需要,全面总结新时代十年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经验,深刻阐明“两个结合”的基本内涵和实践意义,概括提出以“六个必须坚持”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科学论断。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领会“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既需要我们着眼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实践需要的系统关联,全面理解蕴含其中的理论意蕴和实践价值,也要求我们着眼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理论创新需要趋向等视野,融通把握内嵌其中的理念特质和思想智慧。比如,学习和理解“两个结合”,首先就要在道理学理哲理的融通学习上下大气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着力点在于在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不断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回应时代关切,在观察时代、分析形势和探析规律中形成科学认识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关键在于把科学理论的真理力量和中华文明的智慧养分、美好生活的共同情感等联系结合起来,持续赋予科学理论以鲜明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历史文化根脉联结契合的基础,努力展现思想理论为大众服务、为生活增色的可感度、吸引力。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突出问题导向、展现理论创造,既坚守本根又着眼时代,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为什么、怎么办,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同理论创新相结合的重要体现。领悟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弘扬践行“学习到底”的精神,把原原本本读原著和身入心至学思想衔接起来,深刻领会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关联。
三是学以致用全面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更好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要义,才能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认识问题才站得高,分析问题才看得深,开展工作也才能把得准,确保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见之于实践又用之于实践的科学理论,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于我们进一步领会思想理论的能动性、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思维方式、形成周密工作方法等具有多重能动价值。
学在实处、用在细处。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必须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既紧密联系我国社会客观实际、社会发展变化阶段,把党的创新理论能动用之于客观实践,不断增强理论学习的效果意识和问题导向。与此同时,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在学习科学理论中不断筑牢理想信念、改造主观世界,进一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扎实提高理论素养,用学思想的钻研精神砥砺干工作的担当热情,不断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比如,立足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党的二十大作出“六个必须坚持”的重大论断。“六个必须坚持”既概括指明了新征程上推进理论创新的方法和要点,也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我们在学习中既要理解“六个必须坚持”蕴含的理论意蕴,也要从实践结合中把握“六个必须坚持”中内含的人民立场、世界眼光、历史思维、辩证方法,以理论坚定夯实思想根基,用学习体悟厚植工作质效。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至上、彰显历史自觉、强化战略引领,在守正中创新、在斗争中发展,在解决突出问题、从容应对变局、赢得战略主动的过程中正本清源、培根铸魂。全面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在学习和运用的集成和转化中下真功、求实效,把学习立场观点方法同更好武装头脑、积极开展工作融通起来,既处理好思想问题也解决好实际问题,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中不断涵养科学理论对人的教育功能和引领优势。
二、串联集成悟透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党的历次集中性学习教育都把深刻领悟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建设的重中之重。回顾党的百年历史,无论进行革命、开展建设还是推动改革,掌握思想教育始终都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斗争的中心环节。共产党人的初心,不仅来自对人民的朴素感情、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更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之上。奋进新征程,我们要深刻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战略部署、更好做好中心工作、努力厚植理论素养等紧密衔接起来,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是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运用同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党的创新理论运用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中去。为此,他提出“五个善于”的具体要求。这些具体要求既有点的指向又有面的集成,着眼时代大势、目标任务、发展全局、安全大局、政治保证等具体方面,清晰指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各方面工作的着力点和契合点。
思想之旗领航向。时代是出卷人,深刻洞察危与机、辩证把握时与势,需要我们善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从党的创新理论对时代大势的科学判断中感悟智慧、汲取力量,不断提高用科学理论指引民族复兴、应对复杂变局的定力和能力。中国式现代化体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深层互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就要善于用科学理论指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努力在强化领导、强固支撑、拓展路径、破解问题上见实效、聚动能,更好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显著优势和光明前景。发展是第一位的,发展实践离不开发展理念的引领、发展格局的塑造和发展阶段的观照。面对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要善于从党的创新理论中领悟发展的规律、特征和本质,厘清思路、明晰方法,不断形成以发展理念为牵引、发展格局为支撑、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发展体系。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需要领悟好党的创新理论,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从思想和行动上保持备战状态,筑牢安全屏障、坚决防范各类风险隐患。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没有休止符,新形势下要善于用这一思想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理论坚定和思想自觉解决好出现的新问题、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正在做的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领悟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不能离开中心工作去单向理解。新征程上,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首要的就是要把领悟党的创新理论同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紧密联系起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把握重点、明晰走向中更好参悟科学理论的引领力、导向性和效用度。
二是把领悟思想的自觉性、运用理论的能动性同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建功新时代,领会好、运用好党的创新理论,必须深入汲取科学理论蕴含的能动精神,把理论践悟同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更好连接起来,用理论自觉引领实践自觉、以思想武装强化履职担当。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学习理论,重点在于掌握其中的要义和方法,并将先进理论运用于实际工作、反映于主观世界改造,在领悟笃行中积极发挥理论对人的思想、精神和情感的能动作用,在知信行互联相长中坚定理论自信、树牢信念信心。十年来,广大党员、干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自觉更加主动,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指导实践的成效明显,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了强大思想指引。走过百年奋斗历程、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党的二十大对全党同志提出“三个务必”的伟大号召。前进道路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使命光荣,理论武装的任务依然艰巨。新形势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更加需要我们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进一步把深化理论学习、强化党性锤炼、增强工作本领等对接起来。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凝聚人心、集聚力量的科学理论。新时代新征程,紧密联系新征程上党的使命任务,我们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思细悟中汲取信仰力量、感悟精神价值、形成科学方法,推动各方面工作贴近实际、顺应规律、符合科学,持续释放用党的创新理论强信心、增共识、聚认同的合力优势。
三是把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和学懂弄通做实紧密衔接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脚点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懂弄通做实,落脚点在做实。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做实干家”。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于把这一思想变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这为我们自觉用好党的科学理论指明了路径和方向。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锤炼,胸怀“国之大者”、提高政治能力,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既要从主观认识层面去认真查摆,也要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问题整改、推动发展等环节上走深见实。一是聚焦主责主业,带头抓好理论学习。要立足岗位、联系实际,从事什么工作就重点学什么,不断从学思想中解决思想认识困惑、在学原理中找寻推动工作的思路方法。二是敢于钻“矛盾窝”,带头抓好调查研究。在调研中,要把全面掌握现实情况作为重中之重,搜集掌握第一手材料,从基层中找寻“源头活水”,善于从带有典型的点中发现和解决面上存在的突出矛盾,把事物的真相和全貌搞清楚、本质和规律弄透彻。三是全面检视偏差不足,把学、查、改有机贯通起来。在工作中,要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起来,扎实认真组织学习、逐项对标查摆不足、分类精细列出清单、破立并举形成举措,以刀刃向内的勇气、久久为功的毅力推动学、查、改工作质量效度全面协同。四是树立长远眼光,着力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把工作抓实抓细,努力取得实际成效。工作中,要树立一盘棋思想。既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厚植信心基础优势,也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安全发展能力,稳妥解决好制约长远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和隐性风险,努力在推动发展、促进创新、化解风险上补弱项、固底板、锻长板。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改进工作、增强本领提供了思想指引。着眼新任务新要求,要自觉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同更好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断增强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工作不足、提升工作实效的能力水平。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